50名“城市验房师”挺起济南脊梁



为了到郊区检查混凝土和砂浆质量,7年来,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简称市质安站)的监督员陈国华行程14万公里,平均每年绕地球半圈。
为了建筑的竣工验收,监督员王健每天大约要攀登5座楼,如果每座楼18层、每层17个台阶的话,他一个月要爬45900个台阶,相当于从中天门爬了14次泰山。而他,已经攀爬了27年,大约324个月,也就是4536次泰山之行。济南的城市之躯每天都在长高长大。81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343个工地、近6000万平方米的建筑正同时建设、同步推进、拔地而起,约占全省项目开工量的12%。如果说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城市的生命红线,那他们就是这红线的捍卫者,退无可退。
相对于5343个工地的建筑工程体量,他们这个监督员的群体是单薄的。但就是这50多人的队伍,却让济南成为自2011年以来受监工程施工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的安全之城。继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济南再迎十艺节盛会。如今十艺盛会余音绕梁,而造型别致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及附属三馆更成为济南西部地标。但鲜为人知的是,从破土到建成,这座地标也无不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付出。城市是建筑的艺术,建筑是城市的生命。如果说钢筋混凝土是城市建筑的脊梁,那他们就是隐藏在幕后的另一道脊梁。
10月18日,在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3-6号青年教师公寓及地下车库工程的竣工验收工地上,见每一套房子里都有玻璃推拉门,56岁的王健每次进去都用一把铁锤猛烈敲击玻璃,吓得建设方和监理方眼皮直跳。“这么用力,别砸碎了啊。”一个男子说。“要是经检验没按规定使用安全玻璃,整个工程所有的玻璃门全换!”王健说话毫无商量余地。